怎么做调节作用?

戚钰琳戚钰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调节作用”这一假设。 一般来说,这种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提出研究假设 在上述案例中,研究者所提出的假设可以为: “父母对考试成绩的归因倾向(解释性信念)会调节其对孩子的期望(预期性信念)对孩子考试成绩的影响;” 根据假设构建模型,如图所示。其中,F(x)表示父母对于考试的结果(x)所作的解释;E(y)表示父母对考试结果(y)的预期;V(y)表示父母对没有参加考试的学生所做的加权预估;P(α+β*E(y)+γ*F(x)+ε)表示父母对学生考试成绩(Y)的预测。

2、选取样本 对人群进行抽样,确定调研对象。

3、收集数据 通过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对样本进行测量,获取研究需要的数据。本案例中,需要搜集父母的年龄、教育程度、收入状况等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对考试结果(y)的预期(E(y))和对没有参加考试学生(X)的加权预估(V(y))。

4、分析数据 使用适当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本案例中,由于被试数量较多,且研究自变量(F(x))和因变量(Y)均为分类变量,因此适宜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与父母对考试成绩的解释(即对考试成绩的归因倾向)有关,当父母倾向于把考试结果归结于主观因素时,如归因于“努力不够”,他们对孩子的预期较低;反之,当父母倾向于把考试结果归于客观原因,如归因于“题目难”,他们的预期较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对父母来说,对考试成绩的不同归因其实并没有真正影响他们的期望水平,也就是说,父母对考试成绩的归因与他们的期望之间并没有发生我们所预期的调节作用。 那么问题到底是什么呢?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原因可能在于:

①被试在答题过程中所耗费的实际时间并没有达到他们自认为应该到达的时间,因而产生“自己的努力没有被认可”的感受,从而降低了对成绩的预期;

②被试用过往的经验对一个未知的结果进行预估,而他们的经验更多的是适用于以往的事件而不是未知的事件,由此导致的对未来结果的低估。 所以,虽然本研究证实了“父母对考试成绩的归因倾向对他们的期望具有调节作用”这一假设,但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量,这种调节作用其实是微弱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为什么需要对这一不存在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理论上加以说明呢?因为,如果我们对这一现象置若罔闻的话,那么我们的理论就会存在缺陷,从而难以对整个心理学知识体系提供全面而完整的发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