肜字属什么五行?
【肜】字,左半边是【日】右半边是形声字(从月丙声)。 【日】在古代文字中属于阳字旁,代表阳与太阳的意思,其五行属火。 【月】在古代文字体系中属于阴字边,代表月亮的意思,其五行属水。 所以整个字,按照古代五行理论,应该是以太阳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气、水为阴气而组成的相生关系。 因为木生火(太阳),水生木(月亮)的关系,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木的阴阳两种状态在燃烧着照耀大地。 所以本义应该指明亮、耀眼,引申指鲜明、花团锦簇。 再引申指“色彩杂错”,即今之“斑斓”“缤纷”之义。 最后又引申用于形容衣衫的华丽、多彩。
以上都属于阳性意义。 而【肜】字的阴性意义则主要用来形容水流的光彩。 如《晋书·宣帝纪论》“虹蜺猋扬之风,彤云熛聚之彩”。
另外,【肜】字还通假为“融”字,表示光线强烈、温度高的意思。
如东汉王充《论衡•定贤》“炎光溥薄,彤云叆叇;烈日炎景,烁烁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