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中的利息多少?
首先,银行的贷款产品很多,有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等几类,每种贷款的利率不同,适用的客户群体也不一样; 其次,同一个银行不同的部门利率也有区别,比如银行同业部由于面向的是金融机构的客户群体,因此贷款利率可以相对高一些,而个人部面对的是个人的客户,利率相应就要低一些; 最后,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如客户的资质(收入、负债、征信等情况)、抵押物的情况以及银行自己的资金成本等等都会影响最终房贷利率的确定。 举个栗子 2017年3月份银行间市场1D的回购利率是2.5%附近,到9月份升到了4%以上,对应的1年期利率应该在年化5%左右。
另外,从风险的角度来看,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等级分为五档,分别对应5个不同的利率水平,风险越高,利率水平也就越高;对个人贷款的风险等级也分为6档,风险级别同样由低到高对应6个利率档次。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贷款条件下,如果客户的风险评级较低,则利率也可以适当偏低,反之则应给与较高利率。
当然,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阐述了。 总之呢,金融企业的“利息”其实就是银行贷款的成本或者说是资金价格,这个资金价格受到众多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民间高利贷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即:一部分人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融到资金,一部分人却很难以合理的价格融到资金。因此,利率市场化会加速利率的分层化,包括银行贷款利率的分层化和存款利率的分层化。贷款市场将会分化为高风险高利率市场和低风险低利率市场。对于金融风险承担能力较低的客户,可实施低利率、低风险的定价政策,同时向客户提供相对简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保持其低风险程度;对于金融风险承担能力较高的客户,可实施高利率、高风险的定价政策,向客户提供较复杂且收益较高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维持较高的风险水平并获取更多收益。另一方面,根据存款客户的性质以及资金来源、稳定性程度,进行不同档次定价,以较低成本吸收特定的存款,以较高成本吸引其他可替代来源资金,这必将导致存款利率的分层化。同时金融企业间为吸收存款而展开竞争,存款利率存在上升趋势,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存在下降趋势,因此存贷利差存在缩小趋势。
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机构的分化和金融服务分层化,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机构、中低风险中低收益的金融机构和无风险的金融机构将逐步形成,不同的金融机构将向客户提供层次不一的产品和服务,不同的客户群体将被区别对待,从而形成特定的客户资源和客户群体。随着金融企业利润日益来源于高风险的贷款业务和创新业务,提供高风险高收益产品的金融机构有可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金融机构,而低风险低收益贷款产品会限制金融机构的发展。因此,金融企业必须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实现差异化经营,提供独特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特定客户的需要,使金融企业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从而形成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和稳定客户,树立金融企业的品牌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