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繁体笔画五行属什么?

乐苑滔乐苑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府(府)fǔ 10画,字意:环境良好、一生清雅伶俐、多才多能、中年吉祥、晚年劳神。 姓名学解释:福禄双收,成功隆昌,子孙兴旺,多才贤能。 (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56480次) 五格:天格-> 11(木)人格-> 23(火)地格-> 19(水)外格-> 7(金)总格-> 30(水) 五行属性:府(水) 笔画名称:府(10画) 详细释义:

一、姓氏来源: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周宣王有个弟弟叫姬鲜,封地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的曲沃地区,史称“曲沃叔处”。春秋时,晋献公灭掉了曲沃氏,把叔处的儿子季隗赶走,并封自己的儿子伯杨食采于曲沃,号为羊舌大夫,史称“羊舌肸(音xǐ)”。战国初,韩、魏灭掉晋国后,羊舌家臣狐突之孙狐偃,因为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外国有功,被封在曲沃,称为“晋卿”,同时他继承了祖上的姓,史书上称“狐偃即荀息,复其故姓矣”。

二、地名来源: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府,古蒲坂县城也。”又载:“汉文帝为代王时邸第,文帝母薄昭君之邑也。” 又载:“唐武德元年于此置汾州,三年于汾阴设宫苑使。旧领四县,即汾阴县、永济县、万昌县、平水县是也。九年去宫苑使,改为蒲州。贞观十八年废万昌县入永济县,先天二年改汾阳郡为汾州,仍立宫苑使之官,领五县,即汾阳县、临晋县、荣河县、翼城县、洪洞县。” 三、地名沿革:

西周时期为晋国的都城郊外; 秦朝时期属河东郡; 汉朝时期先属河东县,西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从河东县分出一部分设立蒲台县,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5年)撤销蒲台县并入河东郡; 三国时期属魏国河东郡; 西晋时属平阳郡; 十六国时期前赵、后赵相继执政时属司州平阳郡; 东晋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属冀州平阳郡; 北魏统一南方后属肆州刺史部,太和二十五年(公元491年)分肆州置汾州,治安福(今运城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天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涑水流域和太岳山脉一带; 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改汾州为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

隋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认为蒲州之名与京师同称,不便记载,遂改蒲州为汾州,治所仍在下邽。

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汾州为蒲州。 宋朝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72年)因避太祖御讳,将蒲州改称“解州”。

元朝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改建都护府;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为中书省;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为太原府,均治所在阳曲(今太原市西北)。 明朝初年为陕西布政使司所辖,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分布守中尉。

清朝初年属陕西省,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设山西省汾州府,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为直隶州,直属省政府管辖。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改称汾阳县。

臧传引臧传引优质答主

笔画是指构成汉字的点或 strokes。笔画是分析字体结构(亦称结体、结字等)的基本单位,研究汉字的间架结构不能不重视笔画。

繁体字笔画一般均比简体字笔画多,且结构更为复杂。一般而言,繁体字多为会意,形声字,比简体字更能凸显文字含义。

按照金文的写法,「府」字,上部是一口,下部是「付」字,指把东西交托给他人寄存,后来表示收藏财物的处所,再后来,引申为地方行政区域的负责人。「府」字后来被借用为另一个同音词「付」的省别字,「付」的本字就加了「广」字旁,就成了「府」字。

繁体府字在计算笔画的时候,一般按照书写顺序来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府字一共有十三划,分别是点,点,提,横,横,竖,撇,点,横,竖,横,横,竖,所以繁体的府是13划。其繁体字分解为:广,付,所以繁体字府的笔画为13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