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进军多个行业?
我举一个案例,那就是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进入工程机械的时候,国内有柳工、厦工等老牌的工程机械企业。进入重卡领域时,国内有重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中轻卡车领域时,国内有北京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铃汽车集团和福建南方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南汽集团)。 甚至,在2003年之前,还有一个更大的竞争对手——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三一重工的营业收入远不及以上几家老大哥,但是在2015-2016年间,其净利润却是最高的! 这背后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其他几个竞争对手的负面消息不断,比如产品质量问题、偷税漏税等问题让他们疲于应对,被媒体和舆论不断的曝光;
二是三一重工的决策层有着超越其他企业的战略远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时,正是三一重工乘着国家四万亿救市计划以及房地产迅猛发展之机,大举扩张之际。当时,市场普遍不看好汽车行业的前景,但是三一重工却凭借超前的策略眼光,迅速扩大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优势地位的同时,全面向汽车产业进攻。 最后的结果是,三一重工收入规模很快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位置,成为行业黑马并一直保持至今。
当然,企业跨行业进入另一个陌生的领域,并非像上述案例一样,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更多的情况是,企业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为什么同样是从事装备制造的企业,有的能够成为世界级巨头,而有的却苦苦挣扎?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企业是否具有“产业思维”。
什么是“产业思维”呢?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不能仅仅着眼于做单一的产品或业务,还需要从整个产业的视角来谋篇布局。 如果拥有了“产业思维”,那么企业就能够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经营和投资,从而让企业能够在行业内立足。 当然,拥有“产业思维”的企业,并不一定就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