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五行?
1、什么是行? 行,是道路的意思。道可以比喻作路。 也可以解释为方法或者规则。 五行的“行”字就是五种运动方式的意思。
2、五行的名称从何而来呢? 《尚书·禹贡》记载了九州(古代划分行政区域)的土壤性质及特点: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汾隰既泽,其土曰松。 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太岳导言阳舒至于彭蠡。其土白坟而高,其上冈岭,其下阜陵。厥土白尘黄土,树桑柘。 青州:潍、淄其道,厥草惟蒿,厥土藜黍无终;厥田夷隅,厥田惟中上,厥赋辛夷中上。 徐州:泗滨浮磬,淮夷作穆,凤凰来仪。厥土赤埴坟,其稻粢稷,其篚玄秫。 扬州:淮海惟扬州。厥草惟繇,其畜宜鸟,其谷宜禾。厥土宜紫:其木多棠棣、琦槐、荆、榛、竹、箭. 荆州:荆以及沅、澧,唯梁州。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至荆入洞庭,经沅湘。厥土青黎,其木多梓、柚。 豫州:江汉朝宗于海,伊、洛、瀍、涧既入于河。厥土涂泥,厥田惟中下,厥赋贞,青宁,作十有三岁。 京师:丰、镐东、原西,自渭而至于河,既入于黄河。厥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百里一,侯甸维方百里,诸侯维制百里,甸服凡五百里。" 这段话描述的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分九州的时候,对每个州的土壤和物产特征进行了描述。这里面的土是土地的土,而不是土壤的土。这个土指的是土地的性质。比如上面的土有汾,有松,有白等等,这些就是土的特征,也就是不同的地方的土地的性质是不同的,这个土就类似于现在的物理属性一样。
3、五行是什么? 我觉得还是先看一下古人是怎么理解的吧!
《尚书·洪范》中记载了大禹与商王箕子关于五行的对话: "箕子乃言日:"在昔,鲧堙洪水,(禹)尧忧之,若之何?"伯益曰:"汝何不复于舜?"乃使禹导山川,川竭,民知亡矣"(禹导河水使归大海).于是尧召禹,禹入见。尧问曰:"地怎样?"禹对说:"地不任物,何哉?"曰:"何以知其然也?"答说:"土地有不同的形状:有随丘陵而长的,有因溪谷而居的,有沿江海而居的,有依原而居的,各有不同的用途。"帝又问:"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答说:"人有五材四疾,何?""曰:"人的眼睛看远方,耳朵听声音,嘴尝滋味,鼻闻气息,皮肤感受外物。如果缺其一即成为残疾而不堪用。所以圣明的人能使各材得其处,各尽其力……"。接着他又讲了一整套天人之间的关系。 上面这一段主要是说明了五行是怎么来的。
4、五行相生相克是什么意思? 其实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五行相生的内容了,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在我看来五行相克其实就是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或者说相互作用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比如说水,我们通常认为水是向下流的。但是有的时候也会看到水流向上走,这就是因为水本身具有向下流动的特性同时又有向上的特性,当这两种特性能达到一种平衡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静止的状态。 而五行也是一样。任何一种事物的属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既有他的正面性也有它的负面性,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能够互相达到一个平衡点。 而这种能够互相牵制的两个方面就叫做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