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结局表达了什么?
《水浒》的结局,其实是很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的。 宋江本来是没有想做皇帝的打算,但是方腊、田虎等农民起义军的失败让宋江看到了官军的腐败与无能,再加上高太尉等一干权贵对梁山众好汉的百般侮辱和欺压,让宋江觉得与其这样被欺负到头上来,不如趁这个机会自己当皇帝,从此扬眉吐气。
所以后来招安之后,宋江就一心想着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以图篡位。而吴用等人也知道宋江的心意,所以一直在暗中谋划,张青等人的死也是吴用以断后路的计策。最后成功说服卢俊义,加上李师师的帮助下,宋江如愿登基。 但是登基后的宋江却开始沉迷酒色,不思进取。一方面滥施淫威,逼迫李应投靠,另一方面又在江州喝酒吃肉、唱曲儿玩,生活极度糜烂。当然,宋江也做了一些好事,比如诛灭田虎、王庆,收降关胜等人,使江湖上少了几股叛乱的力量;还整顿了军纪,提高了战斗力。
但这种善政是微不足道的,不能抹掉他篡位得帝的事实。而且越是到后来,宋江这个形象就越加丰满和真实,从书中来看,宋江确实是一个有野心、有才干、有抱负,但又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莽汉。
他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这些举动已经在众将心中有了恶名——就是“奸臣”、“贼子”的形象。
林冲等人才会在酒后发牢骚,称宋江为“贱姓宋”,“负不仁之名”。 卢俊义虽然劝宋江节制一点,但心里边已经产生了怨恨,终于在外公干的时候被朱仝、雷横等人放走了。 高太尉等一干权贵对梁山众人的迫害和羞辱并没有终止,宋江也没有加以制止或者报复,反而在方腊等人在江南建国称王,让天子大怒之下准备兴师问罪的时候,想要借这个机会为自己正名。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变成了一个封建官僚的篡位称帝的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