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五行中属什么颜色?

芦紫露芦紫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从颜色的本质说起. 颜色是什么?颜色是物体反射的光线。可见光波长在350nm和700nm之间。由于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敏感度不一样,为了在视觉上统一,我们将所有低于350nm的电磁波定义为“黑”;将高于700nm的电磁波定义为“白”;而将介于二者之间的定义为“彩色”。从本质上讲,我们所见到的世界其实是由两种色彩组成的,即彩色与黑白。

所以,我们讨论色命时,只需要考虑二者的属性即可。 而五行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而被发明出来的工具。《尚书·洪范》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相生相克,互相制约。这种制约是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这种运动是有周期的,因此五行生克也是循环往复的,并不是单一方向的。

那么,问题变成了这样:五种基本色调(阴阳五行)与人身(天地万物)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呢? 我们把黑色归到水中,白色归到火里,则金生水,火上木。二者相配,天地相合,故而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阴阳结合,故人生而有五行。 五行的循环是从水生木开始的。

在生命之初,父母之精血混合在一起,形成我们最初的胚胎。这时的五行之气,在经络中循环往复,滋养着我们的血肉之躯。 随着生命的成长,五行之气越来越壮。我们吸收天地间的精华,不断地充实自己。此时若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则如《黄帝内经•灵枢》所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气交,万物皆怀”。

然而,这种天地之气相交的状态并非一直持续下去。到了一定年龄段,人的身体就会开始走下坡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阳气渐弱,阴气渐盛。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过了四十岁,人体内的阴气已经开始减少,阳虚阴盛的阶段开始了。

这时如果还不能及时养护好自己的身体,让阴阳逐渐失去平衡,那么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黄帝内经》提醒世人,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廖其华廖其华优质答主

红(赤)色,五行中属火

赤色是中国古代“五色学说”(青、赤、黄、白、黑)之一、五行之火色、五方之南方色。这种颜色的来历,据文字学家考证有两个源流:一是从“丹”而来。即取自辰砂这种矿石的颜色。人们认为它鲜红如血,且终年不败,具有永恒性。另一种来源是“黑”字演变而来的。我国商代和商代前,文字中还没有“赤”字,赤色之意,则通过“黑”字来表现的。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赤”字,字形仍保留“黑”字“墨汁滴落”之意。赤字的色彩本意为“黑中之红”。如《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谑,云是用(yong)(败坏)(败坏)(音巧)。”孔子在注解时就解为“黑中之红”。这是因为,商朝尚赤色,用在车马服饰上,往往与黑色配合。因此赤色自然成了黑中之红了。

黑、赤这种色彩上的对立,是由于商、周政权的更迭而来。周人尚黑色,周代的车马服饰皆尚黑,黑中也有红色。周代的字中,黑赤对举,对赤色的理解由商代黑中之红变成了红色。

黑色,五行中属水,在色彩系列中,色度最低、最浓重,自古就被视为沉浊卑下之色。墨黑在中国古人的色彩观中,常常被作为邪恶、污秽的象征。而黑色的来历,如前所述,与赤色有源流关系,黑,甲骨文、金文等文字,字形均象“墨汁滴落”之状。许慎“黑,火所熏之色也。”“黑”字在商代甲骨文中经常与赤、玄、皂、缁等色彩字配合使用,构成黑白相间,或相映成趣,或象征色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