茽字五行属什么?
中医里,“中”字一般作“脏腑”、“经络”讲,属类象; 《黄帝内经》里讲到“中焦”“上焦”“下焦”,指的是膈下的腹腔之内,属于六腑之一的脾胃所在之处,是运化水谷之地。 “重”字的五行属性,在《康熙字典》里有:“重,阴土也。五行为火者,阴盛阳虚之病也。宜用土泻之。如黄疸、鼓胀等证,宜泻其湿土,故药取干姜、肉桂之类,热重于湿,宜泻其阳火,故药取栀子、黄连、黄柏……” 所以,“中”字和“重”字的五行属性,古人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虽然有些复杂)。
至于这个“屮”字,在汉字的字形演变过程中,“屮”就是“艹”,而“艹”的五行属性,在汉代的文献中记载的是比较明确的:“百草头,皆阳。”(东汉·郑玄注) “艸(艹),百卉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所以“屮”字也就是草字头,是阳性的。 所以整个“祌”字,其五行属性为:阴土。 为脾土。 因为人体的中焦包括胃、肝胆、脾胃等,而这些器官都与我们的饮食有关——“食饮入胃,五脏皆濡,身轻强壮,此饮水之源矣。”——(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
所以中医理论中, 中焦又称为“士肉”或“水谷之海”。(明代·张景岳撰.《类经图翼》) 而这“神”字,《说文解字》解释为“神,天神引申也……从示,从天。”(清代·段玉裁) 而“示”字,《康熙字典》解释为“『示』,天道施化者也。从二,上下贯一,以通阴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