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量化宽松政策吗?

臧晓凡臧晓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5年以前,央行没有量化宽松这个概念,当时常用的词是“货币政策工具”;从2016年起,央妈采用了新的语言体系,开始提“货币政策框架”,到了2017年才正式提出“松紧适度”“平衡优化”的货币政策取向。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中国既没有实行过量化宽松,也没有明确说过要对冲通缩(事实上在2011-2014年间其实是在做对冲操作)。更谈不上像日本那样,靠量化宽松去填平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窟窿。

如果非要深究的话,我觉得可以这么说: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通货紧缩的阶段,为了对抗这种通缩,我们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我们并不像日本当初一样出现超级通胀,所以这并不能算量宽。 而且,现在国内讨论的量宽,实际上并不是指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而是指社会融资的总规模增长过快。换句话说,现在的量宽其实是政府通过增加债务的方式,从民间借钱了!

之所以说这是政府的负债,是因为最终买单的都是纳税人----通过增税或者透支未来税收的方式来偿还这些债务。 如果按这个逻辑发展下去,中国政府迟早会面临和日本政府一样的困境:借新还旧,越陷越深。当然,中国比日本更有优势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印钞票。。。

苍想苍想优质答主

在西方,量化宽松并不是一种常规的货币政策,而是一种非常的货币政策,只有在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已经降到比较低的水平,无法再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来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的情况下,才会使用量化宽松的政策。

中国自2000年开始就对中国的各金融指标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实现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差别计征管理。这直接导致部分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空前的高位。

因此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反而可以在存贷款准备金率有较大下降空间的情况下,通过逐步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来引导货币市场实现利率下降和流动性不断增加的目标。中国的政策和西方量化宽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在利率开始逐步下降的时候,市场的流动性就一直在比较充裕的状态,而西方国家却相反,在不断的削减利率的情况下,市场流动性还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因此西方必须要注入大量的流动性才可以达到调控的目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