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时属什么生肖?
你好,我是玄学师兄。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动物。而子时为“鼠”,丑时为“牛”,寅时为“虎”等等。那么有人问,丑时是哪一种动物呢? 实际上,在古人的观念中,子丑寅卯等八个时间段是以地支来划分的,每两个时辰对应一个天干。其中,凌晨一点到三点属于子时,三点到五点属于丑时。 而“丑”字在古时写作“𤣥”或“𤣢”。古人认为,子丑寅卯代表时间,而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则代表了空间。于是乎,“子”指的是夜晚的起点,而“丑”则表示黎明即将出现的时间。
《礼记·月令》中说“孟春之月,昏(音hūn)中见斗(音dǒu)”;郑玄注曰“斗者,正月建卯之候。”而《黄帝内经·素问》中也提到“平旦人气生,日中天人气长,日西气衰……”丑时的概念大概相当于现在23点到1点的时段。 所以从这一方面讲,丑时属于牛。
但如果说丑时就一定属于牛,那也不正确。比如宋朝的《梦粱录》中有“夜分,始交子,即须吃碗面。”而《帝京景物略》中也写道“三更阑,灯花爆,闻者谓之‘爆仗’。”“爆仗”二字在今天仍沿用,不过含义已然变成了烟花。再如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里说“鸡鸣而出,昧爽而居……鱼胆益目力,人得浸汁饮之。”这说的都是一晚上最后两个时辰的事,也就是今天的五点到七点的时段。在这个时间里,“鸡鸣”和“鱼胆”都出现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丑时也属于鸡。
当然,这样讲可能有点让人糊涂。其实,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得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古人在计算时刻的时候,主要参考的是天文历法中的恒星位置。而在研究农业时令的时候,主要参考的则是太阳的位置。由于太阳和恒星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不同时期,作为时间的划分基准,“子”和“丑”所代表的意思有所变化。
先秦时期,“子”和“丑”分别代表着一天的起始和终结。而秦汉之后,一天的时间被分为十二个“时辰”,并且以十二地支来命名。这个时候,“子”和“丑”分别对应着现在的二十点和二十一点。而八点前是“寅”,八点后是“卯”。这个时间段里出现的动物应该是虎而不是牛或者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