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ps如何计算?
EPS(每股收益) = 净利润 / 总股本,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那么,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是如何影响EPS的,今天我们来具体聊聊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又叫作调减以后利润,是指在公司经营业绩确已良好,但公司财务报告并非无瑕可击的情况下,将导致公司当期亏损但是非经常性的利得或损失剔除之后留下的净利润。
二、哪些事项会产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 依据目前相关规定,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不应计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 ① 税收滞纳金;② 罚款;③ 无偿捐赠;④ 赞助支出;⑤ 用于员工奖励和激励的计划;⑥ 对外投资损失(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之外);⑦ 计提的各种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金、预计负债、应付账款、递延所得税资产等。
三、哪些事项产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收益? 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一条规定:“除少数特殊行业外,公司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均为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以下支出应计入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当中:
四、为什么需要对EPS进行修正? 很多情况下,造成上市公司EPS亏损或者低下的原因并不是企业经营上的问题,而是因为一些偶然因素导致的。如果对这些特殊情况造成的结果不加区分地全部计入公司盈亏情况,则会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做出判断。因此有必要通过剔除这些特殊项目的影响以还原企业盈利的实际情况。
五、如何正确对待EPS? EPS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如季度或年度)的盈利水平,它受企业盈利能力和资本规模两个因素影响。 首先,企业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和财务意识,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等手段降低成本,增加营业利润,提高EPS;其次,企业应合理扩张,增加总资产,特别是有形资产规模,从而扩大EPS。
当然,EPS也不能高估。因为当企业发生巨额亏损时,虽然暂时性收益也有可能使EPS为正,但这并不能掩盖亏损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