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联赛为什么有外援?
因为中国篮球运动员太弱了,需要外援来提高CBA的水平,增强观众的观感体验,毕竟观众去看比赛,是想看水平高的球队和球员的表演的,如果整个赛事都是一群“菜鸡”互啄的话,那么观赏性必然是很差的。而拥有外援后,即使外援助球队拿了总冠军,我们也不能说这个冠军是水货冠军(比如当年马布里带着北京首钢拿到的总冠军);反之,如果没有外援,一些强队可能连常规赛都不一定能赢,那更没什么好吹的了。
另外一点就是,国内篮坛人才梯队的问题,现在国家队的主力球员大多是94年左右的,而94年左右出生的球员很多都是看着姚明、易建联、王治郅打球长大的,他们心里认为自己才是中国人篮球运动的接班人。然而,这一批新生代球员在成年组比赛里面,无论是CUBA还是职业赛场,发挥都很一般,没能接过前辈的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延续中国篮球的运动生命,只能从海外引进高水平后卫和内线球员加盟CBA,利用外援的实力保持CBA的比赛质量,继续推动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当然,目前CBA的外援政策是有一定漏洞可以钻的。很多外援只要实力够强,哪怕年纪大点,身体强度差点,也没什么问题,照样可以拿到高薪,这无形中刺激了一些国内年轻球员的神经,让他们产生了一种不用刻苦训练也能拿到高分奖金的错觉。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外援为CBA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又要反思外援机制有没有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一个正常的联赛是由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地区的同龄人参加组织的,比如奥运会、全运会和各省的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因为这些运动员都隶属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相互之间的比赛不存在什么技术差距,因此由国内选手参加的运动叫非职业联赛。
一些职业比赛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曲棍球、棒球、冰球等,他们在国际国内都有相当雄厚的业余和职业的基础,有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这些运动员的薪酬和生活待遇、工作条件相当高,他们以这个项目为职业和谋生的主要来源,因此叫职业体育。职业体育的运动队和地区非常广泛,人才资源非常丰富,运动员的个人能力都相当强,一些优秀运动员可以到欧美各国参加同项目的各种联赛,像足球的英超、意甲,篮球的NBA等。
中国从8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搞活城市经济和体育市场,增加比赛的吸引力,把国内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的一些运动队作为试点,向外国人敞开大门,引进运动队缺少的国外运动员,补充到国内的运动队中参加全国运动会和全国联赛。因为不是用自己本土的运动员,所以叫外援。外援的运动员必须是成年的国家队队员或洲队的队员,他可以代表这个国家队和地区队参加国际比赛。
外援的出现增加了运动员的流动性,使队员多了一些选择的机会,使每个联赛的对抗性和可看性提高。尤其是中国引进外援之后,CBA联赛和WCBA联赛的对抗性和精彩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外援的带领下,国内队员的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