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赢在哪?
1.体制优势,这是最根本的。为什么中国能在经济危机中“率先”恢复增长,并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性增长?因为中国政府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度大量资源,投入基建项目,增加政府支出——这也是当前中国的最大经济亮点 2.劳动力成本优势,这一点和第一条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中国这种体制能有效地动员劳动力,虽然牺牲了部分劳动力福利,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其实这也反映了市场经济下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
3.人口红利还有一部分没释放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块蛋糕还很大
4.市场潜力大,这主要是指中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市场所蕴藏的潜力和机会。
5.基础产业优势,比如说能源、基础设施、产能等等,这些都是有后发优势的 …… 至于为什么韩国、日本这些亚洲经济体没有中国这样的爆发力?我想主要是因为体制因素导致的资本和劳动力的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资本和劳动力(技术进步也是来源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所以说回到问题,中国的经济崛起靠的是什么?答主认为是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加上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
工业化、城市化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化水平只有17.5%,不仅远远落后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且落后于巴西、南非、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短短40年间,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成就,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两大飞跃,这是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的主要成因,也是中国对世界经济与经济思想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当今,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超过美日德的总和,服务业体量同样超过美日德,成为世界服务大国。2017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之比分别为9.1%、39.7%和51.2%,城市化率58.5%。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上重要的中心环节,中国出口规模占全球份额上升到13%左右,成为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中国奇迹。按可比价计算,2017年中国的GDP比1978年增长了22.7倍,平均每年增速9.5%;以美元计量,2017年的中国GDP比1978年增长了560多倍!中国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5%,经济总量由全球第11位跃升至第2位。高速增长的经济不仅创造了中国的发展奇迹,而且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据世界银行测算,2013-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按美元增加值计算)达到30%以上,2017年超过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总和。
创新驱动发展
在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在诸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重大自主创新工程取得重要突破,世界前500强超级计算机的上榜数量超过美国,量子计算机、深潜器等一大批核心技术走在世界前列,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成为中国“走出去”的新“名片”。中国拥有工程师人数世界第一,“互联网+”领域技术应用世界领先。创新型人才的加速聚集、创新活动的日趋活跃,推动了中国在全球创新竞争格局中的“弯道超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全球创新排名,中国由2011年的第35位一路升至2017年的第22位。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推动着中国向世界科技强国稳步迈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全球创新指数”,2017年中国的创新指数全球排名第22位,比2008年上升了20位,创新指数比2008年增长了3倍多。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提升了中国创新经济活动水平。世界银行“创新经济活动指数”,2016年中国达到18.61,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73。
持续、强劲的创新能力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转型升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制造业竞争力指数”,2016年中国上升至47位,其中“创新基础设施”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高于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其他金砖国家。同时,“创新产出”指标同样大幅领先其他金砖国家,表明中国创新产出能力世界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