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五行属什么?

牧菡牧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诞”字,《尔雅》解释为“大也”“良辰也”;《说文解字》解释为“大也”“蚤日也”;段玉裁注《说文》释“诞”字本义为“冬至后三个节气,大寒、立春、雨水”。

“诞”是个表示季节的用字,属冬春季节交节之日,与“冬至”“大寒”“立春”等类似。 这些文字记录中,“诞”字的含义有区别吗?——没有!也就是说,从文字学角度看,“诞”字的含义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一个汉字“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时所表达的意思——它有多重含义,但这些多重含义都有它们共同的源头——“诞”(dàn)字的本义是“冬至后第三个节气,大寒、立春、雨水”。这是不是很有趣啊?!

“诞”又写作“亶”,《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厥初生民,时维舜曜……”,宋代郑樵《通志·六书略第四》训“亶”为“宽舒也”“信言也”……其实,“亶”就是“诞”的意思,指冬去春来时节太阳由南而北、又由北而南移动的过程。 所以,“诞”或“亶”的字形演变过程是这样的: 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至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体,“旦”“亶”的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仔细看看这些字形,可以发现它们的核心笔画都是一样的,即从 “曰”(古“日”字)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的“从日,且声”——“诞”和“旦”都是“从日,且声”。

“旦”“誕”“亶”是什么?它是周代的祭祀用酒——祭祀时候用酒。为什么是周代?因为周代开始有了冬至祭天的礼仪,同时冬至又是新年前一天(汉代之前元旦指的是冬至),故此周代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祭祀用酒,当然要放在“日”的旁边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朝日出,万物苏醒”“晨钟暮鼓,朝乾夕惕”“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寒来暑往,春秋冬夏”这说的是时光流逝,其实在古代,时光就摆在眼前——“晨昏定省,敬授人时”。

卓俊翰卓俊翰优质答主

《康熙字典》 【未集中】【羊字部】 诞·康熙笔画:17 ·部外笔画:11 【广韵】他典切,音鼎;又徒典切,音腆。【玉篇】大也,福也。亦作“恬”、“田”、“腆”。【集韵】丁念切,音殿。大腹貌。【楚辞·九章·哀郢】肠浃肚胀。【南齐书·王融传】肤腠丰满,腹如敦鼎。【唐·李商隐诗】心在朝元阁,身无列仙名。丹田有宝灵符在,应信人间积气成。 【集韵】直典切,音展。又都念切,音甸。义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